展中國水電風采 塑清潔能源未來
展中國水電風采 塑清潔能源未來
2015世界水電大會5月21日順利閉幕,大會提出了到2050年世界水電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呼吁全社會攜起手來共同推進水電可持續發展,讓水電更好地造福人類
來自60多個國家、近千名代表,20多個分會,3天的緊張日程。5月21日,首次由中國承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水電盛會——2015國際水電大會正式閉幕。
三天的時間內,來自世界各地的水電代表們以“塑造未來,推動水電建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著“聚焦中國”“水電與國際合作”“水電行業的未來——非洲”“評估需求和機遇——亞洲”等議題,重點討論了水電發展趨勢、技術熱點、融資模式、水與能源、氣候變化、社會及環境影響等熱點問題。
大會期間,中國水電的發展成就得到了集中展示,作為世界第一水電大國的實力也得到了與會各國代表的充分認可。
圍繞著水電開發,世界各國的水電建設者們還分享了彼此的經驗,閉幕式當天發布了《IHA北京水電宣言》,提出了到2050年世界水電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呼吁全社會攜起手來,共同推進水電可持續發展,讓水電更好地造福人類。
中國水電成績被認可
這里有世界裝機最大的三峽大壩的氣勢磅礴,也有世界最高雙曲拱壩的錦屏一級電站的英姿壯美,還有裝機容量達70萬千瓦的單機水電機組的婀娜多姿;在這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水電行業耳熟能詳的企業都設立了展示窗口,其范圍更是覆蓋了從設計規劃到施工建設,從配套設備到運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在這里,中國水電的綜合實力得到了一次集中展示。
5月19日,大會開幕的當日,當會議代表來到位于北京懷柔雁西湖邊的會場時,迎接他們的首先是會場外由中國水電企業的展板組成的一道靚麗的“水電風景走廊”。
而隨著會議的不斷深入,中國水電的“魅力”更是從場外延伸到了場內。大會開幕式的首個議題就是“聚焦中國”。在這個環節里,隨著與會代表的發言討論,中國水電的強大實力得到了更進一步的驗證。
——在國內市場上,水電總裝機已經突破3億千瓦,約占全球水電總裝機的27%;2014年水電機組發電量為1.07萬億千瓦時;裝機容量全球排名前十的水電站中國將有5座;單機容量70萬千瓦以上的水輪發電機組,超過一半在中國。中國水電事業已邁入大電站、大機組、高電壓、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新時代。
——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水電同樣表現不凡。先后參與建設了蘇丹麥洛維電站、厄瓜多爾辛克雷水電站、馬來西亞巴貢水電站、印尼佳蒂格迪項目等多個標志性的水電項目;先后與80多個國家建立了水電規劃、建設和投資的長期合作關系;以中國三峽集團、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為代表的中國水電企業更是成了國際水電市場的強者。
“中國水電形成了包括規劃、設計、施工、裝備制造、輸變電等在內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中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水電發展的重要力量。”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大會上的致辭對中國水電的發展現狀給予了熱情洋溢的評點。
而國際水電協會主席肯˙亞當斯更是直言:“今年在中國召開世界水電大會恰逢其時,中國正逐漸成為世界上的水電超級大國!”
水電建設將掀新熱潮
因“APEC藍”享譽世界的北京雁西湖,景色宜人,清澈的湖水映照著藍天白云,讓“水電藍”這一詞匯在與會者中不脛而走。
無論是之前的“APEC藍”,還是當下的“水電藍”,優美舒適的環境已經成了今天全世界人類的共同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作為目前技術最成熟、最具開發性和資源量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的水電,則成了絕大多數國家的“首選”。
“工業革命時期的1878年法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水電站,此后水電便以其清潔、高效、可重復利用和低運行成本等眾多優勢,成為工業化的推動力,并伴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而蓬勃發展。20世紀以來,建造高壩大庫和大型水電工程成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標識,成了國際社會推進現代化進程和展現人類保護利用自然資源能力的體現。”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基堯介紹。
據統計,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全球水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10億千瓦,年發電量超過3.7萬億千瓦時。當前,全球近1/5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有24個國家90%以上的電力需求由水力發電提供,有55個國家水電比例達到50%以上。
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化石能源被大量消耗、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一系列生態問題向世人敲響了警鐘。
“當前,世界正面臨著一場關于水、能源和糧食安全的危機。縱觀全球,約11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同時有12億人口的用電問題得不到保障。”中國大壩協會理事長汪恕誠表示。
所以,水力發電已經成為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
“當前水電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大約可以支撐13億人口的用電需求,不管這些人身處何方,住在哪個國家,如何用水來發電滿足他們自己的需求都是一個核心的議題。”肯˙亞當斯介紹,“水電對于支撐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必要的,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為了保護我們日益脆弱的淡水系統,為了使水資源的利用更加多元化、多用途,水電的可持續發展不容忽視。”
據了解,為緩解能源需求壓力,保持經濟增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社會普遍加大了推動水電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各新興經濟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展開了新一輪水電建設熱潮。據國際行業預測,到2050年,全球水電裝機將由目前的10億千瓦“翻一番”達到20億千瓦。
可持續發展成為共識
通過建設具有多種綜合效益的水電,充分發揮水電在發電、灌溉、調節水資源等方面的作用成了社會各國的共識。
“盡管水電的發展得到國際的一致認可,但是由于能源分布不均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全球仍有2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沒有電力的困境下;許多發展中國家雖然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但由于缺乏技術、資金、建設經驗等條件,水能資源開發程度仍然較低;水電開發還面臨生態環境、移民等諸多社會問題,影響和制約著水電的健康持續發展。”劉琦表示。
“非洲水電資源豐富,技術可開發量占全世界水電資源的12%。但是,由于政策、技術、資本等條件的限制,目前非洲水電開發量只有10%左右。”據非洲聯盟能源與基礎設施委員會主任阿哈姆˙伊伯然黑姆在大會上對非洲水電開發現狀的介紹,目前非洲9.15億人口中,目前僅有2.9億人口得到供電。盡管水電發展潛力很大,但是面臨的問題仍然很嚴峻。
非洲水電開發面臨的窘境,只是世界水電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面臨諸多難題的一個縮影。
在印度,由于水電開發歸屬于不同部門,大型水電站建設依然受到限制;在南非,盡管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水電站建設的討論,但由于反壩運動等活動影響,到今天水電建設依然進展緩慢;在巴西,問題則更加復雜,政府、企業、環保組織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南美大陸上各個國家之間糟糕的國際能源合作,讓水電建設難上加難;而在中國國內,也同樣面臨著環保和移民的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并不會阻止水電光明未來的到來。因為對絕大多數國家而言,水電開發已經成了一個必然選項。
“非洲將維持每年6%的能源消費增長速度一直到2040年,要滿足這一增長需求,裝機容量必須從2012年的1.4億千瓦提高到7億千瓦,而水力發電將超過總電力裝機增長的1/4。”阿哈姆˙伊伯然黑姆對非洲水電的未來充滿信心。
馬達加斯加能源與燃料部部長甘提恩˙候埃塞則表示,未來馬達加斯加可再生能源將在能源結構中提高到70%左右,而水電將達到64.2%,目前政府已經鎖定了大約400個水電開發的場地。
正如《IHA北京水電宣言》中所說:“雖然它(水電)有脆弱性,但是水電給社會提供了先進的能源,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提供淡水服務。通過溝通和交流,水電利益的各相關方達成了共識,就是讓水電可持續發展,實現共贏,共同塑造水電的未來。”
原標題:展中國水電風采 塑清潔能源未來
來源:中國改革報 作者:孟祥路 焦紅霞 揚州君昊電氣 www.jfgyc.cn 轉載此文。
- 上一篇:中國核電“造船”出海 2015/5/28
- 下一篇:輸配電行業震動:中國西電牽手GE 打破以往二次設備格局 201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