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實體核應急支援基地山東掛牌 核電安全添底氣
首家實體核應急支援基地山東掛牌 核電安全添底氣
國內首家實體核應急支援基地在山東煙臺掛牌。此前,中廣核集團﹑中核集團也分別依托大亞灣核電基地﹑秦山核電基地組建了核事故應急支援隊,這標志著我國核電應急救援格局初步形成。
秦山核電基地的工作人員定期進行核輻射應急演練,以提高應急響應能力。
我國已有在建、在運核電機組50臺。迅猛發展的核電,需要應急力量形成合力。
3000畝廠區里,一、二號核電機組正在緊張施工,機組白色的外形與藍天大海相映襯,更顯得整潔而寧靜。
“那邊就是我們海陽核電廠的應急救援中心。”山東核電有限公司黨群部副經理梁軍指向不遠處的一幢建筑,“現在已經有300人的救援力量了。”一個沒有完工的核電廠,救援隊伍就有300人,會不會顯得有點浪費?其實,這樣的配備,滿足的不僅是未來核電廠自身需要。
5月13日,國內首家實體核應急支援基地在煙臺掛牌,其中,海陽核電廠的這支應急支援隊伍,還將服務于幾百公里半徑內的多家核電廠的應急救援、支援。此前一年,中廣核集團﹑中核集團也分別依托大亞灣核電基地﹑秦山核電基地組建了核事故應急支援隊,這次掛牌標志著核電應急救援的犄角之勢初步形成
我國核電總裝機規模世界第四,核安全監管要加強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核大國,目前共有在運核電機組23臺、在建核電機組27臺,在建機組規模世界第一,總裝機規模位居世界第四。
“核電發展過去30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上世紀80年代,秦山、大亞灣核電基地3臺機組建設投產;二是‘九五’期間,4個項目8臺機組建設投產;三是從2006年起,19臺機組上馬,規模大速度快。根據國際中長期能源發展規劃,要達到規劃目標,推算未來我國將擁有85臺核電機組。”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說。
李干杰指出,核能發展迅猛,覆蓋區域廣闊,核安全監管壓力持續增大,應急風險也不斷增加,站在確保核安全就是保障國家安全、確保核應急底線就是保障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的高度,必須切實強化核電集團應急支援工作。
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事故給了業界深刻教訓,核電廠真正遭遇事故,單打獨斗根本無法應付,因此,專業外援非常重要,建立核電集團公司層面的核電廠核事故場內應急救援隊伍是重要一環。據悉,福島核事故后,我國開始著手進一步完善核應急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作為落實我國核安全規劃、實施核安全改進的最新行動,核電集團核電廠核事故應急支援工作的新嘗試頗受矚目。
“形成整體合力,打造核應急工作命運共同體,共筑核安全縱深防御底線,構建有效應急合作平臺,基本實現全國范圍內核電廠核事故應急能力共建和應急資源共享,是我們當初設定的目標。”環保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副司長趙永康說,經過了3年多的努力,這個目標已基本實現,我國核電集團在核事故應急領域有了擰成一股繩的能力。
綜合演習、科學選址,形成三大核電應急救援基地
3年來,核電集團核事故應急領域實施了兩步戰略:第一步走快走實,中核、中廣核集團依托大型核電基地組建核應急支援隊,形成實戰應對和支援能力,初步形成應對類似福島嚴重核事故的能力和機制;第二步走穩走強,推動中核、中廣核、中電投集團建立實體核電集團核應急支援基地和支援隊伍,構建專業化應急支援力量。
在同樣重要的機制建設方面,五大涉核集團共同簽署了《核電集團公司核電廠核事故應急場內支援合作協議》,建立了集團間相互支援協作機制;各鄰近核電廠陸續簽訂了相互支援協議,編制了相互支援行動方案,建立就近快速相互支援機制,落實核事故應急相互支援要求和機制。
中核、中廣核、中電投集團分別組建了核電廠核事故應急支援隊伍。2014年至今,各核電廠一直在進行核應急綜合演習。中核、中廣核均實兵實裝投入演習,開展聯演聯訓。每次演練,都會發現一些問題。例如,在一次演習中,救援人員發現各個救援隊伍的移動泵、移動電源接口都不通用,演習后趕緊解決了這個問題。“每發現一個問題,就消除一個隱患,應急支援能力得到較好的檢驗和提升。”李干杰說。
然而,光有隊伍還不夠,核電廠應急救援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求裝備有很高的專業性,因此實體支援基地不可少。而這樣的救援基地的選定與建設也是個技術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根據專業要求,中核、中廣核、中電投集團結合所屬核電廠地理區域分布特點等基礎條件,選定了華東、華南、華北三大支援基地廠址,此次掛牌的煙臺基地是其中的第一個。
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趙鋒說,基地一般選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人才集中度高的區域,而且考慮核電廠救援的相容性,距離多個核電廠的距離以不超過300公里為宜。未來,三大基地的建成,將可為我國核電廠應急支援行動提供長期可靠保障,便于實施對各核電廠的應急支援準備與響應工作。
應對突發核電事故,需強化多部門的協調協作
有隊伍和基地,并非萬事大吉。
中國核工業集團副總經理楊長利說,中核組建200人的應急隊伍、籌建應急救援基地,還都是一些基礎工作,目前,還需要編制救援應急的詳盡方案,完成應急資源信息資源系統的開發工作等等。對此,中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總監潘銀生表示,硬件建設還是核安全應急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探索經驗、培養隊伍、開發技術,這樣才能有效面對實戰。
屏蔽此推廣內容國防科工局核應急安全司副司長高洪濱告訴記者,核電事故一旦發生,應急工作非常復雜,包括廠內應急和廠外應急兩部分,涉及環保(核安全)、公安、民政、衛生等多部門的工作,形成合力最重要。
對此,公安部治安局相關處室負責人李軍剛高度認同。他認為,加強部門聯系和在現有機制下的協作非常必要。在核應急狀態下,交通運輸的保障、大型應急設備調度的支持,公安部門愿意協調配合。同時他指出,幾家救援基地更要加強協作,避免大型設備的重復投資。
“要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明確國家核應急救援隊和集團核應急支援隊的定位和接口關系,避免重復建設和多頭管理,切實協同推進、統籌加強核電廠核事故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工作。”李干杰說,“安全是核電發展的基石,一定要站在確保國家安全、事業發展和人民健康的高度,把核電安全應急工作做好。”
原標題:首家實體核應急支援基地山東掛牌 核電安全添底氣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人民網-人民日報 揚州君昊電氣 www.jfgyc.cn 轉載此文。
- 上一篇:民生硬指標: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大盤點 2015/5/18
- 下一篇:電介質的極化分為哪兩種類型 201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