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疆冷眼看電改:不推動前置改革 售電牌照只是一廂情愿
吳疆冷眼看電改:不推動前置改革 售電牌照只是一廂情愿
前置條件比如電網公司的定價模式、經營模式,還有售電市場的市場格局的變化,如果這些沒有,那售電側放開就意義不大,成了做游戲。
注冊個售電公司,就是拿到售電牌照了?別逗了。
但先有個名份,才能入洞房,這也是企業最現實的做法。在2015年上半年,據媒體統計,在我國各個省份,二十家左右的售電公司已經完成或正在注冊,而此前被媒體扒出來的深電能售電公司和深圳茂源電力銷售公司只是其中之二,他們都在新電改售電側放開的誘惑下付諸了行動。
然而,在新電改之后,對于電改條文和后續改革的推進,冷眼旁觀者不乏其人,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能源經濟系教授吳疆。對于售電牌照的傳言,他說,“這只是一廂情愿,只能說投資者的熱情被這些文件所感召,大家對它投以關注和期望,就到此為止了。后面,它會成功嗎?能走下去嗎?那只能打問號了”。
在一間普通的辦公室,筆者見到了吳疆,他穿著一件黃色底紋的短袖襯衫,帶著金色邊框的眼鏡,極短的板寸頭兩側已經花白,在學者中他的理論貼近實際,以能言、敢言著稱。
在新電改9號文出臺后,對電改長期研究的吳疆尖銳的指出,隨著9號文對電網企業不再強調電網企業“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本輪電改的力度已大打折扣。他的觀點讓社會公眾的思考從“電改”本身轉向了“如何改革”。
當然,也有人反對吳疆,認為改革本身就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不同的是,他們更多看到了妥協中的進步。但作為在電力體制改革中“左派”學者,吳疆總是在竭盡全力的告訴社會,在每一個歷史階段真正市場化的改革應該是怎樣的。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從狹小的辦公室轉移到帶著全景窗戶的寬敞洽談區,吳疆說他喜歡在這里談話,當時通透的玻璃外車輛正在寬敞的馬路上流動,高聳的寫字樓和遠處的城市景觀映入眼簾。吳疆說,在這樣一個環境談話是需要強大的胸懷和氣場的,而在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政策制定和實施中,有那么多利益關聯方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形成改革的阻力,甚至讓改革最后不了了之。“作為一個獨立的學者,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敞亮的、大聲的發出改革的聲音,如果我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這個社會還如何變革?”
面對一個改革派學者,華夏能源網(微信sinoergy_com)與吳疆進行了一場坦誠而有沖突的對話。
“售電牌照”不等于“售電”
華夏能源網:此前,媒體報道稱,深圳有家公司獲得首張售電牌照,之后證實是虛假消息,這一傳言又在另一家企業重演。大家對第一張售電牌照這么感興趣,它是否標志著售電市場的實質性開放?
吳疆:這個不算什么標志性動作。反過來說,如果新電改要是以售電側發牌照為標志,那就意味著這次電改不會有好的效果。因為售電側放開有很多前置條件,如果達不到,放開也沒什么意義。前置條件比如電網公司的定價模式、經營模式,還有售電市場的市場格局的變化,如果這些沒有,那售電側放開就意義不大,成了做游戲。
華夏能源網:這么說,我看到名義上的“售電牌照”是沒有什么意義的。但是,在新電改的背景下,媒體看到這些新公司業務范圍中包含“售電業務”似乎都很興奮。
吳疆:這就是一廂情愿,只能說是投資者的熱情被這些文件的文字所感召,大家對它投以關注和期望,就到此為止了,后面它會成功嗎?能走下去嗎?那只能打問號了。對于售電業務,現在全國三千多個縣,老百姓也不是買不著電啊!至于售電牌照,這并不是新事物,電監會資質中心發許可證都普及了,現在全國各個供電局和地方售電都有資質許可,這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發現這點毫無意義。售電業務本身不算什么,售電市場的放開才是重點。
華夏能源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所傳言的牌照到底要不要發下去?
吳疆:今年肯定要發售電牌照,包括國家和地方層面,這相當于擴大了售電范圍。售電側的放開是要給消費者選擇權,打破電網壟斷,形成多個售電主體,而對于這些售電公司的前景,就要看各自的發展了。
電改是多方博弈的斗爭
華夏能源網:您之前撰文說,最終出臺的9號文不再強調電網企業“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吳疆:從原因來看,這是多方互相博弈的結果。現在中國每年有五六萬億的用電量,平均每度電六毛錢,每年就三萬多億的電費流水。對于這些營收,其中三分之一對應于輸配電業務,三分之二對應于發電業務。如果新電改的售電側放開,國家強制電網公司只收過網費,并且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就意味著其年收入將減少三分之二,電網公司肯定是竭力反對的。
目前電網公司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售電業務,一旦國家不再強調電網公司“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政策的尺度就更加寬松,而且未來怎么執行也還不明確,那么電網公司不可能主動退出目前占有的市場,電改的效果需要邊走邊看。
華夏能源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國的電力市場會發生格局性的變化么?
吳疆:電力的產供銷是在瞬間完成的,從發電者到用戶,每個角色的聯系非常緊密,而且電力沒辦法像油氣一樣囤積。目前,兩大電網公司在電力的輸送、管理、營銷服務等方面都已很成熟,群眾滿意度也較高。當它們在電力銷售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后,新進企業一般存在規模小、技術不夠等現實,很難吸引到用戶,因而在市場上就占不了多大份額。除非,國家強制電網公司退出,打破電力銷售的壟斷,再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才能帶來整個電力體制格局性的變化。
華夏能源網:在這場電網公司是否取消“統購統銷”的博弈中,幾大發電企業是否有話語權?
吳疆:發電企業在電力行業非常邊緣化,這方面話語權極小,而且,最終的電改文件是上—下(從中央到地方,從部委到基層)、左—右(支持改革與反對改革)、內—外(行業內外)錯綜復雜的博弈結果。
試點要為改革做好排頭兵
華夏能源網:真正要推動售電側放開,在深圳等地方開展前期試點,這個意義有多大?
吳疆:改革的關鍵在于能否推動前面所說前置條件的成熟,會不會對電力體制造成格局性的改變,以及以后是否會在全國推廣這些試點。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間開展的試點很多,還有各種探索,必須先有整體的邏輯思路,然后在改革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一步一步落實。如果核心問題沒有解決,準備工作不到位,電力試點至多定位于實驗。試點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成功了就能發揮重要的歷史作用,不成功就只能在改革的過程中慢慢調整,解決問題。
華夏能源網:在深圳這樣的改革前沿城市,地方政府是否能夠突圍,大膽要求南網退出深圳的電力銷售市場回歸起“通道”的功能?
吳疆:中國的很多改革都是從試點開始的,深圳特區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國家并不了解地方的特殊情況,如果地方不實行,改革就無以為繼;地方不先實踐,國家也不能冒然在全國推廣。9號文不再強調電網企業“不再負責電力統購統銷”,這是電網企業積極博弈的結果,那么,在下一階段的博弈中,如果那些推行改革、反對壟斷的有關方面不更加積極主動的爭取,怎么能讓“巨無霸”企業心甘情愿地給新成立的售電公司騰出利益空間?(作者:吳疆,中國人民大學能源經濟系教授。曾經做過電網調度員、供電局生產技術科長等,還在電力公司、國家電監會、發電集團從事過十余年政策研究工作。長期致力于能源經濟、行業監管及體制改革的相關研究。)
原標題:吳疆冷眼看電改:不推動前置改革,售電牌照只是一廂情愿|能源名家訪談錄②
串聯諧振 www.jfgyc.cn
來源:華夏能源網 作者:李鳳桃 揚州君昊電氣轉載此文。
- 上一篇:儲能技術使分布式發電更“守規則” 2015/8/5
- 下一篇:招商局醞釀第四主業 五年內沖擊新能源行業老大 20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