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地方市場外埠車難進入 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如何破?
70%地方市場外埠車難進入 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如何破?
未來5-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型期,也是關鍵的培育期。這一時期,地方保護的危害更加嚴重,直接影響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目標能否達成。
一直以來,建設新能源汽車公平競爭和統一市場是國家政府最核心的研究課題。年初,由于“新能源汽車騙補”一事被社會熱炒,沖淡了對地方保護的關注。
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和行業的積極努力下,市場迅速擴大,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好成績,地方政府也功不可沒。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的擴大,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需求與地方政府割據一方、阻礙統一市場建立的現狀形成了巨大反差。2016年,這一現象更為嚴重。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過于分散,新能源制造企業數量多,水平參差不齊。具體來看,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銷售30多萬銷量,乘用車20萬多,至少有19家企業參與競爭;商用車領域12萬多的銷量,僅客車企業就有10家以上。
這意味著,去年30多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總量至少被40多家企業分割,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未來很難與日產、特斯拉、大眾、寶馬等國際電動車巨頭抗衡。
6月5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組織召開了以“公平競爭與統一市場”為主題的電動汽車熱點問題系列研會,尋求破解地方保護問題的辦法。
“未來補貼取消以后,我們還能不能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如果每家企業的銷量都是五千臺、一萬臺怎么能有國際競爭力?”與會專家提出這樣的疑問。
未來5-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型期,也是關鍵的培育期。這一時期,地方保護的危害更加嚴重,直接影響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目標能否達成。
“未來5年應該優勝劣汰,讓少數有實力的企業脫穎而出,形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期。但是現在由于地補的千差萬別,給落后企業一個保護傘。5年補貼期過了以后,表面上市場增長,實際上優勢企業沒有培育起來,與國際巨頭的差距加大,我國在新能源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無法形成。”上述專家表示,從這個角度看地方保護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70%地方市場外埠車難進入
從根源上講,地方稅收實際上是地方保護的根本問題。中央政府財政補貼加地方政府配套補貼,是我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的顯著特點,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地方政府肥水不流外人田、盡可能將兩項補貼都留在本地的欲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王欣 試驗變壓器廠家 www.jfgyc.cn 揚州君昊電氣 轉載此文。- 上一篇:陜西提速邁入煤電超低排放時代:計劃2016年完成超低排放16 2016/6/21
- 下一篇:環保新三司整裝待發 向大氣、土壤、水污染宣戰 2016/6/15